《老王》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王》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王》教案 篇1【创意说明】
本篇散文的核心是讴歌一种善良的人性,教学时应着重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并了解我的善良与对老王的关爱。宜采用对话式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小人物,他们虽然不被人重视,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王》中介绍的人物就是这样。
二、朗读课文
三、形象分析
1、自读课文,试用一个词概括老王给你留下的印象,并根据课文内容作一点说明。
如:孤苦,亲人很少;凄凉,身体不好,生活条件差;老实厚道,他需要钱,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善良
2、着重分析老王善良的表现。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3、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照顾老王的生意;老王送香油鸡蛋,也付钱给他;关切地询问老王的生活。
四、情感体验
1、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2、我和老王的交往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⑴ 要关爱弱势群体;
⑵ 要培养平等观念;
⑶ 要培养人道主义精神。
3、你的周围有类似于老王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老王》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及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交流作者及背景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丈夫就是<>的作者钱钟书。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2、字词交流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愧怍(kuì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
骷髅(kū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
三、走进文本,分析探究。
(一)说老王
1、(老王画像)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老王。从画像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②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③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④从弯腰曲背的样子看,他是一个病人。
……
2速读课文,了解这个人物。
说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用下面的句式说,要注意倾听、补充、质疑
我从文中,看出他是的人(事件、细节)
3、品读课文
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最打动人的句子朗读,并说说你的收获。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再展示,要注意倾听、补充、质疑。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描写上找(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品析是抓住关键字词。
预设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直僵僵”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动的样子。“镶嵌”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身体僵直的形态,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气,行动已经不方便了。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翳(yì):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形象而贴切地写出老王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还要登门给“我”送物品,令人感动。
③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骷髅,没有皮肉毛发的尸体。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是穷人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想着报恩,真的令人感动。
④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动作描写。“直”字用得好,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要登“我”的门给“我”送物品,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
⑤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老王发自内心的语言。两句简短的语言描写,以自己仅有的一点东西送给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老王对好心人的真情和敬重。说明老王对我这个好人一直是知恩图报。“赶忙止住”是出于老王真心,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极为老实、坦诚的人。
⑥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动作描写:“攥”字写出老王拿钱时紧张的心情。滞笨,呆滞笨拙。滞笨地。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可以看出当时老王的病已经很严重,叫人为他的身体、生活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⑦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明他行动已经不方便了,病已经很严重了。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教师小结: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人时,要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详写,这样就能做到人 ……此处隐藏7508个字……语言通俗易懂,也不乏风趣简练。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初读此文时可能会觉得比较琐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五、教学手段或用具:教学挂图
六、课时安排:2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课文
分析课文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同学们,生活中吸引我们的常常是那些散发光芒的人物,领导,富豪,明星等等,他们的出现往往招来羡慕和赞扬的目光,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平凡普通的,他们有的在平淡中咀嚼幸福,有的也许遭受了这样那样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这些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钱中书之妻。著作有《干校六记》、《将饮茶》等散文集,译作《堂吉诃德》。
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老王的哪些事情?概括出来。
2、前4段和后面部分分别表现老王的什么?
教师总结:老王的苦和善
1、老王的“苦”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见板书
2、老王的“善”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见板书
3、“苦”与“善”有什么关系?
(苦中有善,善中有苦。写老王的苦,恰能说明他善的可贵。)
4、作者一家的“善”表现在什么地方?
5、这些琐碎的材料是怎样组织起来的?(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6、文中哪个片段最能打动你?
(老王去世前给“我”送鸡蛋和油)
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四件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我”和老王都是普通的人,但是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尤其老王,在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倾听
交流资料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渡
分析8------16段
深入研讨
语言品位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上一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了文章,知道了文章记叙的是两个善良的人之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也知道课文详写的是第四件事:老王在临死前送鸡蛋和油给“我”。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学习这一部分。
1、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
2、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外貌、行动)这两种手法课文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A、对老王的形神描写语句进行分析及“镶嵌”、“强笑”“攥”“直僵僵”等主要字词的理解;B、体现作者感情的字词)
1、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我”对老王挺好的,为什么我又觉得“愧怍”呢?(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可见在作者的思想中,她真的是平等地对待老王,把他当作一个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去对待——无关乎职业,无关乎收入!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使苍凉的人生有了温暖、光明的慰藉。)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含义应如何理解?(见教参)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进行)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有穷苦人,弱者,不幸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和关爱,哪些人需要我们奉献同情爱心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
在这个世界,人只有身份不同,谋生方式不同,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并且在一些普通人的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因此人只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之分,而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要尽可能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和处境艰难的人。我们应当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以“我身边的普通人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情实感。回忆课文内容
学生听读,并思考
小组交流
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
结合自身经历回答
八、板书
职业——蹬三轮
苦生理缺陷-——一只眼与
居住条件——塌败小屋老老实厚道
王心地善良
带送冰,车费减半的知恩必报
善帮送医院,不要钱交
改装三轮车往
去世前送香油和鸡蛋
九、教学反思:
《老王》教案 篇7一.浏览全文,概括:主要写了老王几件事?表现老王什么样的品质?明确:送冰 车费半价 冰大一倍忠厚老实送默存上医院不肯拿钱重情重义给平板车装边缘防止乘客掉落替别人着想垂危之中送香油鸡蛋来谢我极懂感恩总之,老王是一个极为纯朴忠厚善良的好人,《老王》教案。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送冰、送默存、改装平板车、送香油鸡蛋的错误,没有考虑叙事的目的。
二.有感情朗读1-4段,概括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老王的职业、身世、身体、住房,总之老王的境况。
三.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1.不幸的人指谁?老王有哪些不幸?明确:不幸的人指老王。老王的不幸有:没有组织 失群落伍缺少亲人 孤苦伶仃瞎了一眼 行动不便住房塌败 穷困潦倒.
2.幸运的人指谁?我怎样幸运?明确:幸运的人指“我”。“我”在物质条件上比老王强一点。
3.怎样理解“怍”“我”比老王境况好那么一点,仿佛是我占了他的便宜似的,于是心生惭愧起来。
四.文章主旨探讨1.如此忠厚老实的大好人却落得如此不幸,到底该谁“愧怍”?明确: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泯灭人性的“文革”应该“愧怍”2.“我”就真的幸运吗?明确:钱钟书、杨绛在文革中被当做“牛鬼蛇神”关到“干校”中劳动改造,备受迫害,“我”又何尝幸运呢?“文革”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摧残、毁灭,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教案《《老王》教案》。3.有感情朗读8-16段,思考:老王为什么在临死前一天身抱重病仍要拿极其珍贵的香油鸡蛋来感谢我?明确:感激原因 我们一家常照顾他生意,和他说闲话,帮他治夜盲症,接济他。总之,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他。小结:本文赞扬了老王的纯朴忠厚善良,展示了文革梦魇岁月中人们的相濡以沫的情感,不露痕迹的批判了文革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五.写作技巧探讨1.详略得当的叙事2.质朴而又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尤其是垂危之中送鸡蛋香油部分对老王的外貌动作的描写,读来极令人心酸。
文档为doc格式